立冬刚过,超强的冷空气就席卷了全国,突降的温度让人措手不及,各地医院感冒患者扎堆,青岛某妇儿医院一天之内收治了500多名患儿,带孩子看病的宫女士说,自己孩子班上2/3的位子都空了,都感冒了。
大部分人出现发烧、咳嗽、流鼻涕等症状,都习惯根据自己的经验吃点儿感冒药;或是药都不喝,多喝点儿水、多吃水果蔬菜、休息一下,扛一扛就过去了。
但其实,我们常规认为的“感冒”,大有不同。普通感冒可以靠扛或是自己吃药解决,而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症状和感冒类似的全身性疾病,有较高的致死率。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(CDC)估计,在美国,因流感住院的患者每年20万人,死亡3.6万人。
今年2月刷爆朋友圈的微信文章《流感下的北京中年》,记录了作者岳父从流感到去世的经历,让很多人看了都忧心忡忡。
感冒和流感初期症状类似,都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,包括感冒发烧、鼻炎、扁桃体炎、喉炎等等。
重要的是他们两者之间的区别↓↓↓
流感 | 感冒 | |
传染性 | 丙类传染病 (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、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) | 非传染病 |
季节性 | 有明显季节性 (中国北方为11月至来年3月) | 季节性不明显 |
发热程度 | 多高热(39-40℃) | 不发热或轻、中度热 |
发热持续时间 | 3-5天 | 1-2天 |
全身症状 | 重,头痛、全身肌肉酸痛、乏力 | 少或没有 |
并发症 | 可以出现中耳炎、肺炎、甚至脑膜炎或脑炎 | 罕见 |
病程 | 5-10天 | 1-3天 |
病死率 | 较高,死亡多由于流感引起原发病(肺病、心脑血管病)急性加剧 | 较低 |
按照定义,只要体温(腋下温度)大于38°C,同时伴有至少一项呼吸道症状(比如:咽痛、咳嗽等),就不是普通的感冒了,是流行性感冒的可能性极大,需要引起重视,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,取得最佳治疗效果,减轻并发症风险以及不必要的开支。





